位于贛閩粵三省交界的原中央蘇區經濟一直比較滯后,未來這一局面將得到改觀。
國務院18日發布《國務院關于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的批復》,原則同意《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國務院要求,江西、福建、廣東省政府要制定實施意見和具體工作方案,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確保《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108縣連片開發
《規劃》由江西省發改委牽頭制定,該規劃的總體思路是贛閩粵“蘇區縣”連片開發,涉及民生保障、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縣域經濟發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公共服務均等化、構筑振興發展平臺等。
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福建龍巖一位官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規劃涉及的縣共108個,其中江西最多,有57個,福建有41個,廣東有10個。
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開明告訴記者,這一區域是原中央蘇區最集中地方,也是主要的客家文化地區。從中國大的版圖來說,這一塊也算是沿海地區,處于沿海邊緣,由于山多地少,過去交通一直不便,因此經濟發展較為滯后。
2013年,贛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73億元,按總人口842萬計算,人均GDP為19839元,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即便是該區域內經濟發展比較不錯的閩西龍巖,也存在著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對資源性產業、個別企業依賴度過高,貧富差距較大等問題。
王開明說,該區域是目前城鎮化率最低的區域之一,加快該區域的經濟發展,可以就近就業、就近城鎮化,這也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
為了加快該區域的經濟發展,2012年6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對原中央蘇區的戰略定位是: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
18日公布的批復也提出,該區域要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的支撐能力;著力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生態保障能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努力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享受西部開發政策
為了加快該區域的振興,中央也賦予了不少特殊政策支持。
前述意見提出,贛州市執行西部大開發政策。贛州市發改委一位官員曾分析,按“西部大開發政策”,對鼓勵類產業企業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將由25%降到15%。假如贛州2011年執行該政策,將有5000家企業總共減稅2.77億元。同時,可以進行三項土地改革試點,解決用地緊張的局面。
不過,不同地區享有的優惠政策不盡相同。“贛州是全面執行西部政策,我們主要是在中央預算內投資這一塊可以享受西部政策,但在稅收方面與西部差距很大。如果我們也能享受西部政策,對我們發展就很有利。”前述龍巖市官員告訴記者,福建蘇區也在爭取類似贛州的優惠政策。
王開明說,目前贛閩粵交界地區的發展具備了很多優勢。比如該區域毗鄰珠三角、閩三角,目前在土地、人工成本不斷抬升的情況下,很多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向內陸地區轉移,而轉移到贛閩粵交界地區,一方面離沿海港口不遠,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當地豐富的勞動力。
例如,位于閩西的客家縣長汀,通過設立晉江工業園區,吸引了數百家泉州晉江企業到長汀投資。包括安踏、利郎等著名企業均在長汀設廠,帶動當地就業人口超過10萬。
“廈門到龍巖高鐵通了之后,現在一個半小時就到了,非常方便。”王開明說,現在贛閩粵與沿海的大交通對接已經解決,剩下區域內的小交通尚需完善。這一地區不僅毗鄰沿海,而且擁有大量的海外客屬和僑胞,具備了很好的發展空間。
他建議,贛閩粵作為山多地少的生態屏障地區,可以重點發展生態產業,比如林下經濟、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等。在工業發展方面,應該通過點上開發,通過產業園區,承接沿海的產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