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公司三季度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近三成
三季報作為機構布局“秋季行情”的重要參照指標,備受市場關注。三季度,創業板公司交出亮眼成績單。數據顯示,已披露三季報的870家公司,前三季度平均實現營業收入15.18億元,同比增長5.62%;平均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21.48%。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業績明顯優于平均水平,再融資呈現爆發式增長。
分季度來看,創業板公司業績持續向好。第三季度,平均每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2億元、凈利潤0.6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15%、29.92%,延續了第二季度的強勁增長態勢。
注冊制新上市公司表現突出
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871家上市公司中,除暴風退外均已披露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創業板前三季度實現業績增長的公司占51.95%,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實現盈利的公司占85.63%,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第三季度,創業板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環比增速分別為25.07%、18.08%。
其中,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業績亮眼。8月24日注冊制下首批創業板公司上市,截至10月30日已有41家新上市公司登陸創業板。前三季度,注冊制下41家創業板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42.98億元、3.0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66%、77.46%。其中,第三季度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6.76億元、1.4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30%、76.17%,遠超板塊平均水平。
創業板公司分行業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物產業業績領跑市場,前三季度實現平均凈利潤3.90億元、3.69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86.17%、54.34%,第三季度單季同比增幅分別達到61.03%、77.14%。
直接融資比重顯著提升
受益于再融資規則優化及審核效率提升,今年以來再融資大幅升溫。2020年前三季度創業板披露可轉債及非公開發行方案的公司家數分別為60家、237家,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23家、210家,擬募集資金金額分別合計520.57億元、2591.45億元,增幅分別達97.12%、1006.84%。
前三季度,創業板公司平均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9億元,同比增長544.22%。其中,平均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為1.49億元,同比增長162.07%;前三季度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占籌資活動現金流入總額比例為18.82%,較去年同期增加10.02個百分點,直接融資比重顯著提升。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前三季度,創業板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合計達574.21億元,平均每家0.66億元,同比增長10.99%。貝達藥業等85家公司研發強度(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15%以上,較去年同期增加12家;寧德時代研發投入力度最大,研發費用高達21.20億元。
注冊制將助力創業板公司進一步加強研發實力。“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有利于推動更多優質新興科技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引導風險資本對那些研發周期較長、商業化進程較為緩慢的高科技項目進行投資,如創新藥、人工智能等。”康泰醫學董事長胡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