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出海成績單出爐 中信、海通中期凈利大幅飆升
兩家龍頭券商業績暴增或與中概股掀起回歸浪潮密不可分
8月25日晚間,海通國際和交銀國際半年報相繼出爐,至此券商海外業務期中考成績單基本出齊。憑借規模與增速的雙重優勢,中信國際、海通國際“兩超”格局穩固。
上半年,中信國際實現營業收入約41.3億元人民幣,實現凈利潤約14.2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遠超去年全年;而海通證券則實現收入38.3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1.9億元),同比增長9%,股東應占溢利大增逾一倍至10.8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99億元),創5年新高。
這兩家龍頭的業績暴增或與中概股掀起回歸浪潮密不可分。數據顯示,中信國際上半年共完成32單境外股權項目,承銷金額合計60.05億美元,遠高于2020年全年。海通國際則透露,2021年上半年,企業融資業務費類收入達7.98億港元,同比增長49%。
業績馬太效應凸顯
8月20日,中信證券率先發布2021年半年報,披露其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下稱“中信國際”)總資產約合人民幣2083億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合人民幣41.3億元,凈利潤則約合人民幣14.2億元。這意味著,中信國際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已達到去年全年(人民幣53.69億元)的77%,而凈利潤則相比于去年全年的8.19億元人民幣,增長73%。
與此同時,海通國際上半年收入為38.35億港元(約31.9億元人民幣),僅同比微增9%;但股東應占溢利卻達10.81億港元(約8.99億元人民幣),同比實現107%的增長,并創下5年新高。
數據表明,中信國際自去年業績遭遇滑鐵盧之后,今年上半年一舉實現反超,目前暫居在港中資券商上半年業績榜首。若忽略統計口徑,粗略將凈利潤對應股東應占溢利,則中信國際上半年凈利潤比第二名海通國際超出約5.2億元人民幣。
從凈利增長趨勢來看,今年上半年國泰君安國際共實現股東應占溢利9.38億港元,同比大增55%;而交銀國際同期股東應占溢利為5.59億港元,同比漲幅高達99%。但與此同時,申萬宏源香港股東應占溢利則僅約5367萬港元,同比下滑33%;不過興證國際和西證國際則扭虧為盈,分別實現股東應占溢利5383萬港元和526萬港元。
需要注意的是,從中信國際14億元人民幣的凈利潤,到西證國際400多萬元人民幣的股東應占溢利,券商海外業務業績分化正越發劇烈,馬太效應日趨凸顯。
中信海通兩超格局穩固
中信證券表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進一步加強境內外一體化管理,繼續重點布局信息傳媒、消費、醫療健康等新經濟行業。按照賬簿管理人口徑共完成32單境外股權項目,承銷金額合計60.05億美元。其中包括香港市場IPO(首發)項目14單,承銷金額16.32億美元,再融資項目11單,承銷金額34.61億美元。
中信證券上半年還完成項目57單境外中資美元債券,總承銷規模19.39億美元,市場份額2.22%,排名中資證券公司第四;完成涉及中國企業全球并購交易金額134億美元,排名行業第二。同時,得益于全球市場的交易活動增加,以及境外投資機構對中國股票市場的關注持續增加,中信證券境外機構股票經紀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均同比大幅提升,現金股票業務市場份額在亞太地區保持領先。
海通國際則透露,企業融資業務仍是其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21年上半年,海通國際的企業融資業務費類收入達7.98億港元,同比增長49%,期內在香港市場共參與承銷22個IPO項目,承銷項目數和承銷金額均名列香港市場第一。其上半年還完成136個債劵發行項目,其中包括27個綠色及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項目,融資總額達79.7億美元,項目數量及融資規模均較2020年全年大增逾一倍。
上半年,海通國際現金股票業務在多個市場持續錄得正增長,合計交易額超過3000億港元,同比增長40%。此外,海通國際已打通母公司海通證券的股票研究平臺,無縫覆蓋大中華、日本、美國、印度、韓國等多個地區逾千只股票。海通國際平均資產管理規模超過610億港元,資產管理費及表現費收入為2.71億港元,同比上升76%。
數據表明,從業務規模和業績增速兩方面綜合來看,中信國際、海通國際已然成為出海中資券商的中流砥柱。
海通國際副主席及行政總裁林涌稱,未來海通國際將繼續推動收入來源多元化、資產風險分散化、團隊人才專業化和產品結構多樣化,促進自身作為信息中介、交易中介和資本中介的各項功能協調發展,致力連接中國與海外資本市場。
國君、交銀穩扎穩打
盡管中信、海通兩家券商的海外板塊不可逼視,但國泰君安國際和交銀國際也在穩扎穩打,上半年成績斐然。相比之下,西證國際等3家在港中資券商卻仍徘徊在1億元凈利潤下方。
回顧上半年,國泰君安國際認為,財富管理業務高速發展,帶動經紀業務市占率與資產托管規模穩健上升。據悉,上半年國泰君安繼續對財富管理業務進行全面升級,吸引高凈值客戶加入,港股經紀業務市場占有率于過去兩個年度連續上升,資產托管總金額上升14%到2350億港元,其中來自800萬港元以上賬戶之資產托管總量占比達93%。
同時,其私募股權業務深入挖掘高端制造、新能源發展、消費升級、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行業,投資組合中之標的公司(智加科技、萬物新生等)已陸續啟動或登陸資本市場。國泰君安國際預計,未來將借力私募股權產品開拓財富管理客戶的投資渠道,與客戶共享中國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成果。
交銀國際則提到,上半年堅持資產業務與持牌業務平衡發展、協同推進,通過“境內+境外”、“商行+投行”聯動模式,完善“股權投資+結構化融資+商行信貸+上市發債+證券研究+財富管理”的產業鏈一體化運作體系,在確保穩健安全的基礎上,成功發行債券和銀團貸款,使資產規模穩步擴大,資產質量更加扎實,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截至2021年6月末,交銀國際資產管理規模為314億港元,較2020年底增長13.5%。同時以科創基金為引領,通過聯手政府和產業龍頭,交銀國際已設立8只系列基金,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項目18個,其中7家企業近期準備于科創板上市。股權投資密切跟蹤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醫療健康、傳統產業升級等領域,已對超過70家企業完成投資,累計投資金額約18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