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確保生態保護紅線要劃得實守得住
中證網訊(記者 王舒嫄)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陸昊29日表示,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確定的一項生態保護的重大制度,自然資源部與生態環境部和國家林草局一起,對已經劃定的15個省生態保護紅線進行了評估和調整,對其他16個省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
陸昊表示,目前31個省份的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已上報國務院。主要有三方面構成:一是整合優化以后的自然保護地。二是自然保護地外的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的區域。三是目前基本沒有人類活動,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戰略留白區。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天山山脈、內蒙古高原、大小興安嶺、秦嶺、南嶺以及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海岸帶等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涵蓋了大部分天然林、草地、濕地等典型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的海洋自然生態系統,進一步夯實了國家生態安全格局。
下一步,自然資源將結合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對全國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進行檢驗和完善,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底圖,作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同時,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相關的管理規則,細化人為活動管控,確保生態保護紅線要劃得實、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