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經濟恢復基礎 增強金融體系穩定性健康性
多位專家11月21日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宏觀政策:積極應對多重沖擊”分論壇上表示,從國內看,近期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恢復企穩,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在持續,但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
專家表示,從全球看,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超常寬松等問題引發金融隱憂,應增強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健康性,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穩經濟系列措施落地見效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經濟發展雖然遇到一定沖擊,但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在持續。
這離不開一系列穩經濟政策的支持。付凌暉說,面對疫情沖擊、市場需求不足情況,各地區各部門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投資和消費增長。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衛東認為,我國經濟韌性強,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穩經濟系列措施在加快落地見效。“有效需求恢復的態勢將日益明顯,工業增長動力、投資信心將繼續增強,經濟回穩、向上態勢將不斷鞏固。”
建立維護穩定的金融長效機制
“從國內看,近期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恢復企穩,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表示,但也要看到,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時期,國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
宣昌能認為,加強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TLAC(總損失吸收能力)建設,保障其具有充足的損失吸收和資本重組能力,有助于增強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健康性,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應落實主體責任,國內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應建立完善的TLAC內部管理機制,制訂中長期TLAC達標規劃,確保2025年和2028年起分別滿足TLAC監管要求。同時,推進TLAC工具的外源補充。統籌規劃資本工具、TLAC非資本債務工具的發行。”宣昌能說,人民銀行將持續抓好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建立維護穩定的金融長效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