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建議優化數據中心碳排放評價及管控
全國政協委員 楊杰
數據中心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一直非常重視數據中心的高質量發展問題。楊杰介紹,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各級政府對數據中心的能耗均采取比較嚴格的限制,但當前的碳排放評價體系未充分體現數據中心的經濟效益和減碳效益。
經過深入調研和分析,今年全國兩會,楊杰帶來《關于優化數據中心碳排放評價體系及管控政策的提案》,建議建立更加科學的數據中心碳排放評價體系,合理衡量數據中心拉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整體能源產出率和賦能全產業體系碳減排貢獻,加快數據中心項目能耗單列進程。
客觀看待數據中心能耗增加
數據中心已成為激活數據要素潛能、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但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據總量快速增長,數據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也不可避免地隨之上升。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數據中心耗電量達2166億度,約占全國總耗電量的2.6%;碳排放量1.35億噸,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14%。
楊杰介紹,數據中心能耗絕對量確實在增加,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各級政府對數據中心的能耗均采取比較嚴格的限制。不過,楊杰認為,我國現有的數據中心碳排放評價體系未充分體現數據中心的經濟效益和減碳效益,對其能耗與碳排放水平的衡量不夠全面、科學。
楊杰表示,一方面,現有的數據中心碳排放評價體系沒有充分考慮數據中心承載的經濟價值。“與其他產業不同,數據中心所消耗的能源,不僅為自身創造了經濟價值,同時也為運行其上的各行業數字化應用貢獻了大量經濟價值,具有‘傳導溢出效應’。”楊杰說。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測算,數據中心每消耗1噸標準煤,可直接貢獻產值1.1萬元,同時可帶動數字產業化增加值88.8萬元,并通過支撐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間接產生360.5萬元的產業數字化增加值。
另一方面,現有的數據中心碳排放評價體系沒有考慮數據中心帶來的減碳效益。“數據中心通過集中性滿足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共性需求,可有效促進其他產業,特別是鋼鐵、石化等高能耗產業的節能降碳,產生‘階乘降耗效應’。”楊杰稱,據權威機構研究數據,預計到2030年,數據中心對工業、能源、交通等行業的數字化改造帶來的減排量,將超過信息通信行業自身排放量的7到10倍。
管控政策亟待優化
楊杰認為,數據中心碳排放管控政策亟待優化,有部分地區對數據中心建設的限制過嚴,或者數據中心碳排放指標設置不合理。
“有地區要求,年消耗3萬噸標煤以上的大型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UE)要小于1.15,這一要求不僅遠高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寒冷地區新建數據中心PUE力爭小于1.25的指引,同時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也難以滿足。綜合影響下,我國核心區域的數據中心資源已較難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北上廣深等地區平均存在約10萬臺的數據中心機架供需缺口。”楊杰強調。
針對上述這些現象,楊杰具體提出了三方面建議:
一是建立更加科學的數據中心碳排放評價體系,合理測算數據中心拉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整體能源產出率,科學衡量數據中心賦能全產業體系的碳減排貢獻,為相關政策制定與實施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二是加快推進數據中心項目能耗單列進程。結合《“十四五”國家重大項目能耗單列實施方案》,制定數據中心項目能耗單列的政策指導文件,對重要的數據中心項目實行能耗單列,有效解決數據中心供需矛盾。
三是引導各地政府以電能利用效率(PUE)而非整體能耗作為數據中心管控的重要考核依據,結合各地實際氣候條件和能源情況,遞進式、差異化制定科學合理的數據中心的PUE性能指標,引導行業企業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數據中心的生產運營過程,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