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福耀集團副董事長曹暉建議:打破交易壁壘 盤活農業碳匯資源
全國政協委員 曹暉
農業作為減排固碳的重要社會生產活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福耀集團副董事長曹暉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為進一步盤活我國農業碳匯資源,實現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建議打破工業碳匯與農業碳匯間的交易壁壘,將農業碳匯充分融入我國碳交易統一大市場。”
“首先,此舉能夠將社會資金有效導入農業生產活動,從而提升我國農業技術、生產裝備的整體水平,推動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其次,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再次,通過碳交易活動,農業碳匯能夠部分對沖能源企業、制造業企業的碳排量,緩解我國在發展進程中的減排壓力。”曹暉表示。
打破農業碳匯交易壁壘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程,需要解決統一認證標準、規范交易規則、明確市場主體、健全制度體系、培養專業人才等多環節障礙。為此,曹暉建議,全面摸排我國農業農村碳排放歷史和現狀,科學分析農業農村碳排放趨勢、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潛力及其行業和區域分布,對我國主要農作物的排碳量和固碳量進行測算,為全面開展農業碳匯交易做好前期數據分析。結合深圳碳交易市場實踐經驗,研究制定農業碳匯認證標準、交易規則及監督機制等。
同時,建立監督監管體系,為農業碳匯交易保駕護航。設立農業碳匯大數據中心,統一收集、權威發布實時農業碳排放與碳匯數據,為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碳交易提供智力支持;嚴格農業碳匯核準及交易行為,建立專門市場監測機構,監測農業碳匯交易市場動向,避免少數投機分子蓄意擾亂市場。
減排固碳技術方面,曹暉建議,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循環農業,推動農業生產投入品減量,通過保護性耕作措施、增加有機肥施用、采用輪作制度等方式,提升農田土壤固碳能力。提升農業廢棄物回收及資源化利用水平,建設高標準農業廢棄物處理中心,將農業廢棄物發酵后作為有機肥料循環使用,促進農業固碳增效。
曹暉還建議,借鑒廈門設立“農業碳匯大學堂”做法,各地農業部門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將減排固碳納入農技推廣和農資服務的工作內容,將碳匯培訓送到田間地頭,推動形成“農業碳匯知識培訓+農業碳匯交易應用+農業碳匯經驗復制”的鄉村碳匯服務鏈條。
此外,他建議,在原有農村合作社基礎上,推動農業股份公司、股份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體發展,將分散農戶聯合起來,共同開發農業碳匯、參與碳交易。在研究借鑒湖北、福建等省現有碳匯項目經驗基礎上,加大對農業農村減排固碳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的投入力度,因地制宜開發不同類型的農業碳匯產品,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