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廣州多點“落子”優化空間載體 激發制造業發展新動能
新華網廣州6月4日電(李俊豪)加大工業用地供應力度,夯實工業空間載體質量,加快培育特色產業園……近日,廣州發布優化空間載體、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3”一攬子政策,為實現“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發展戰略提供支撐。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空間載體是工業發展的“硬支撐”。如何打造特色標桿工業園區,改造升級低效工業園區?如何創新混合產業用地?廣州為我國城市優化載體供給、構建園區體系、支撐新型工業化發展帶來新思路。
從低效用地到高效利用 村鎮工業集聚區改造帶動增收
來到廣州增城萬洋科技城項目展廳,增城區仙村鎮上境村村鎮工業集聚區改造未來圖景映入眼簾,產城融合發展軸和園區生態景觀軸縱橫交錯,高標準化廠房和定制化廠區鱗次櫛比。
上境村村鎮工業集聚區緊鄰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穗莞深產業帶重要節點上,區位優勢明顯,曾經存在“在園企業規模小、規劃空間布局亂、生產質量效能差、土地利用效率低”等問題,各項產出指標“少得可憐”。
久旱逢甘露。2023年,該集聚區被列為廣州首批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項目,通過引入萬洋集團作為投資運營方,將打造功能復合、融合發展的智慧型產業園區,形成產業辦公商務區、智慧產業體驗區、能源汽車體驗區以及科創數據設計區四大特色發展片區,項目從策劃到土地出讓和企業摘牌全程不超過8個月的時間。
廣州增城萬洋科技城項目副總經理曾良林介紹,改造前,2021年上境村村鎮工業集聚區在營企業僅26家,年產值僅1.3億元,納稅額500萬元,產業低端低效。項目改造達產后預計年產值約83.4億元,年稅收約3.34億元,帶動就業崗位約2萬個,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同時,項目改造提升城鄉面貌,帶動產城融合發展,實現市場主體、集體經濟、區域發展多方共贏。
“點、線、面”精心提供服務 給企業營造一個“家”
通過走訪發現,廣州不少工業園區不僅為企業量身訂造個性化廠房,提供研發辦公條件,配套酒店式商務公寓、綜合商超、智慧飯堂等生活設施,還“點對點”推送相關政策,搭建企業及高校院所的科技學術交流平臺,加快推動成果轉化,滋養企業茁壯成長。
廣州市黃埔區京廣協同創新中心實景圖。新華網發 (受訪者 供圖)
由華南新材料創新園培育孵化的光為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掌握人工智能數據交換前沿技術,提供高端光芯片及光模塊、3D感知模組的設計、研發和生產全鏈條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公共事務總監陳澤說:“園區非常重視培育擁有核心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政策輔導、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一系列多元化服務,加速園區內新質生產力發展?!?/p>
從狠抓核心企業“點”到緊盯重要產業“線”,再拓展到整個創新創業生態圈,廣州將打造集設計、研發、創新、運營、智能制造于一體的“工業綜合體”,協同推進產業鏈強鏈、補鏈和延鏈,增進園區產業生態內部資源對接和流通。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級調研員周勤認為,從功能性布局來看,“工業綜合體”不僅包含生產車間、倉儲物流等功能性用房,還包括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輔助用房。從產業鏈結構來看,“工業綜合體”既包含了生產制造環節,也包含與高端制造強相關的研發創新、品牌運營等生產服務類環節?!肮I綜合體”是新型工業化在大都市城域空間的實體表達,通過功能集成、管理運營優化,以及注重可持續發展等方式,為產業升級和轉型提供強有力支撐。
破題園區同質化競爭 實現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聚合
廣州大部分工業園區為綜合性園區,也有專注于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的廣東醫谷、聚焦有機高分子材料完整產業鏈的華南新材料創新園等特色園區。部分園區在滿足企業需求、推動現代化工業發展的同時,存在產業發展規劃不合理、同質化競爭加劇等現象,并未形成錯位發展,這給城市企業招商“添堵”。
華南新材料創新園航拍圖。新華網發 (受訪者 供圖)
為破解各類園區同質化競爭加劇的困局,“1+3”政策提出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園區軟硬件解決方案,如聚力打造市級特色標桿工業園,引導新質生產力高端集聚,構建產業引擎型的核心載體。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陳鍵華談到,聚力打造的市級特色標桿產業園主題鮮明、主導產業突出,有龍頭企業牽引產業發展,代表的是廣州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和產業競爭。園區不僅是生產經營的場所,更是企業合作的平臺、產業協同的載體,實現以產業鏈為核心的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多鏈聚合。
對于經認定的特色標桿工業園,在達到相應產業發展目標后,廣州市、區兩級財政將按規定分別給予相應獎勵,市級財政獎勵總額最高可達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