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副行長喻劍萍:五方面加快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北京銀行副行長喻劍萍11月11日在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表示,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涉及系統層面、數據層面、產品層面、組織流程,以及創新文化等的搭建、重塑,甚至是顛覆。
談及中小銀行如何加快數字化轉型,喻劍萍提出了五方面思考。一是進一步強化數據為本,以數據驅動銀行發展。數據積累和數據治理是中小銀行的痛點,雖然多年來積累了大量小微企業數據,但是大數據的沉淀、分析、應用仍然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外部公司大數據、政府公共數據、平臺場景化數據、自身交叉銷售客戶數據等的拓展和運用,實現基于大數據模型的獲客和留客。在此基礎上,對組織架構、業務流程、風控模式、IT系統、人員結構等進行系統性變革,實現數據驅動業務發展,充分發揮數據資產價值。
二是進一步強化共生思維,打造開放銀行生態圈。與國有大行相比,中小銀行技術水平較弱、場景渠道較少,數字化轉型面臨較大壓力,要進一步加強系統建設、數據治理、場景搭建等的跨界合作,以外部賦能推動數字化轉型。同時,打造開放銀行服務架構,通過銀行與生態圈伙伴的合作,共建高頻場景生態,將金融服務無縫嵌入各領域,塑造開放式的“金融+生活”生態圈,使“銀行不單是一個場所,更是一種服務和行為”變為現實。
三是進一步強化人才涵養,塑造激勵創新的企業文化。金融科技的發展在給銀行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風險,對此要保持清醒的認識。中小銀行在堅持“拿來主義”、開放創新的同時,更要加快自身技術積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點在于人,難點也在于人,通過引入金融科技外部人才、培養核心人才,堅持獨立風控,提升自主研發能力,逐步形成更加包容的創新型組織文化,打造“自有技術、自營客戶、自建場景”的數字化轉型核心能力。
四是進一步強化合規經營,堅持創新發展與全面風險管理并重。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仍需堅持了解客戶,筑牢風險底線,用數字賦能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欺詐風險、洗錢風險等風險防范手段,切實關注合作機構風險蔓延以及群體性事件、系統性風險,同時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
五是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營造數字化轉型發展良好環境。加快完善數據資產領域的法律法規建設,推動征信、稅務、海關、工商、銀行等公共數據資源的有效利用,大力降低中小銀行信息采集成本,提升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精準性。加大對中小銀行在監管政策、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深化“監管沙箱”的創新優勢,為中小銀行“迎頭趕上”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