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靶向”支持文化產業重振
今年以來,文化市場復蘇“肉眼可見”。《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不同類型文化企業了解到,在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等部門推動下,銀行等金融機構持續的融資支持為文化企業向好發展提供不小助力,也為文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及時雨”解燃眉之急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聚集了諸多文化企業。近年來,在金融管理部門引導下,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文化產業貸款余額超1600億元,有貸戶數同比增長21.6%,1-6月銀行累計投放資金727億元,同比增長10.2%。
“在我們最需要資金開拓業務的時候,多虧了銀行。”中文在線集團副總經理楊銳志感慨。
中文在線是國內最大的正版數字內容提供商之一,有數字內容資源550多萬種,合作版權機構600余家,簽約知名作家、暢銷書作者2000余位,擁有豐富的文學數字化產品矩陣。
“文學IP衍生市場空間廣闊。2021年第三季度,我們判斷網絡文學改編的小程序短劇可能迎來風口,想迅速入局,但按照出版行業規律,一般四季度賣的版權回款大,三季度是資金緊張的時候。”楊銳志說,華夏銀行北京分行“雪中送炭”,克服企業短期虧損、異地房產抵押登記等困難,第一時間組建專業團隊“點對點”服務,“我們因此獲得了小程序短劇藍海市場的先發優勢”。
華夏銀行北京分行營銷總監張黎對記者說,自2021年與中文在線建立合作以來,華夏銀行累計向其提供融資支持1.83億元,今年預計將對其子公司的貸款支持由10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張黎表示,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對文化企業十分關注,有專業團隊調研相關企業投資、經營等狀況,也依托其實現對生態圈客戶的金融服務。
專業團隊服務“更精準”
電影院內人頭攢動,精品佳作輪番上映……剛剛結束的暑期檔,國內電影市場異常火爆。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17時,暑期檔總票房達205.85億元,總觀影人次達5.04億,刷新中國影史暑期檔票房及觀影人次紀錄。
“今年以來影視行業快速復蘇。我們參與宣發的《滿江紅》《八角籠中》《封神第一部》等電影,票房都很好。馬上要上映的《鸚鵡殺》由周冬雨和章宇領銜主演,反詐防騙主題預計也會引發關注。”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周維說。
公開資料顯示,無限自在主營業務為影視節目、網絡自制劇和節目娛樂營銷策劃服務。周維表示,影視營銷領域競爭激烈,對企業資金鏈要求很高,“誰在資金方面有優勢,誰就可能在業務競爭中占得先機”。
“今年3月,我們通過‘領航e貸’線上產品為無限自在授信,一天之內就在線完成一筆27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審批。后來,得知企業仍有資金需求,又量身打造綜合化融資方案,助力其發展。”北京銀行國家文創實驗區支行負責人說。
上述負責人介紹,北京銀行國家文創實驗區支行一直深耕文化產業,配有專業團隊,推出了一批專屬金融產品和文化金融服務,滿足文化企業金融需求。
探路“版權質押”增信
9月,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繁星戲劇村里,小劇場話劇《說走就走的旅行》正在上演,今年,這部劇迎來自2013年10月首演以來的第十個年頭。
“《說走就走的旅行》是我們一部當家劇,之前已經演出20輪,這輪演出依然很受歡迎。”北京天藝同歌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樊星對記者說,包括《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內,今年以來,繁星戲劇村演出數量逐漸恢復,演出場次已接近千場。
“演出市場回暖,加上新項目推進,我們整體資金需求較大。”樊星說。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北京銀行總行牽頭,協同分行、支行多次到企業調研,梳理經營情況和未來項目進度,將三部話劇版權質押作為增信措施,最終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審批及放款。
“繁星戲劇村‘場制合一’的體制意味著其不僅有自己的經營場地,而且擁有大量原創IP,這些都能帶來持續現金流。”北京銀行前門文創支行業務人員表示,評估文化企業,北京銀行不拘泥于傳統的基于固定資產評估的模式,而更看重企業基于版權進行孵化、運營的能力。版權質押作為一種增信措施,體現了銀行對繁星戲劇村原創能力的價值認可。
實際上,不少金融機構已經在積極探索將版權質押作為增信措施,為輕資產文化企業融資。不過,這一模式目前還存在難點。“一是對不同類型的版權價值評估認定,十分復雜和專業,難以標準量化;二是版權交易市場尚不完善,銀行在處置上存在難點。”北京銀行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有關部門也正在推進“版權質押”相關工作。“我們不斷推動轄內銀行用好用足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特別是‘京文融’‘京文通’等專門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貨幣政策工具,并加強與文化產業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民營和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的政策聯動、政策串聯,更大程度激勵商業銀行為文化企業提供包括版權質押貸款在內的專業、特色、靈活的文化金融產品和服務。”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貨幣信貸管理處副處長張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