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趙白執南)北京大學教授劉怡表示,鑒于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將赤字率提高至3.6%以上,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有利于穩定并提振市場信心,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真正發揮財政政策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
劉怡表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是對沖疫情影響的強有力措施。和上年相比,赤字率提高了0.8個百分點以上,赤字規模約為3.76萬億元,與市場預期基本相符。提高預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等安排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是集中精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實現政策有為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學術界一直有赤字率多高合適的討論。”劉怡介紹,3%的赤字率約束來源于《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是各成員國加入歐盟的門檻之一。實際上,3%的赤字率并不是硬性約束,高于3%并不等同于過度舉債,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債務支出使用效果等情況加以評判。從各國實踐看,美國、日本等全球主要經濟體赤字率常年在3%以上,歐盟各成員國也經常出現高于3%的情況,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期間。根據IMF的預測,2020年全球平均赤字率將從2019年的3.7%提高到9.9%,發達國家平均由3%提高到10.7%。在前所有未的疫情影響下,綜合考慮當前經濟形勢,對比其他國家赤字情況,我國短期階段性地適度提高赤字率,有利于有效進行逆周期調控,更好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
劉怡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新增的1萬億元赤字與同時發行的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將全部轉給地方,主要用于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確保“六穩”“六保”的支出需要。這部分財政資金不僅將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體現積極財政政策的執行效率;同時,在資金的使用上將進一步發揮乘數效應和杠桿效應。此外,對赤字率留有余地、對財政資金用途有明確安排并注重績效考核,也體現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注重實效,有針對性。
劉怡強調,積極財政政策除提高赤字率和發行特別抗疫國債之外,還將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政策,擴大減稅降費力度。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這些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有助于切實減輕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