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品種之前我都不看,但最近價格波動比較大,成交量也起來了,我才把它們加入到自選品種里重點關注了。”資深期貨投資人安女士說。
安女士口中所說的品種,因長期交投十分清淡,被業內稱作為“冷品種”,包括燃料油、豆二、線材、油菜籽、普麥、稻谷期貨、膠合板期貨等。不過,最近,燃料油、豆二、稻谷期貨等品種出現復活勢頭,不僅成功吸引資金關注,還有“走紅”的跡象。
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交易所經過不斷深入調研,尋找癥結所在并采取改進措施,顯著提升了燃料油、豆二期貨交投,建議交易所繼續做好其他“冷品種”維護工作的同時積極做出改變,以便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冷品種”逆襲記
“國內原油期貨上市后,一直想參與進去,無奈賬戶資金有限,直到7月中旬保稅380燃料油期貨上市,才有幸參與了一把!”投資者初先生向記者說道。
與初先生一樣,近半個月時間以來,不少投資者將目光聚焦在保稅380燃料油期貨上,以期通過參與燃料油期貨實現曲線投資原油期貨,因此,燃料油期貨已被稱為“小原油”期貨。
自7月16日國內保稅380燃料油期貨上市以來,成交量急劇放大。截至7月27日,燃料油期貨累計成交量達300.28萬手,持倉量為13.49萬手。
值得一提的是,7月25日,燃料油期貨主力1901合約一度創下上市以來新高水平3203元/噸,當日成交量達85.45萬手,持倉量升至逾13.14萬手,雙雙創下上市以來最高水平。
不僅如此,7月后半月以來,農產品中稻谷期貨也呈現活躍之勢,早秈稻、粳稻、晚秈稻期貨主力合約均出現沖高回落,其中早秈稻、粳稻期貨一度漲停。截至7月27日,早秈稻期貨成交量、持倉量分別為3480手、1456手,較7月16日的16手、104手出現顯著增長;晚秈稻期貨成交量、持倉量分別為34574手、8882手,7月16日當日為254手、440手;粳稻期貨成交量、持倉量分別為1210手、650手,而7月16日分別零手、2手。
豆二期貨交投亦逐漸轉暖。截至7月27日,豆二期貨成交量為29.66萬手,持倉量為15.84萬手,而去年7月27日,該合約成交量、持倉量均為零手。
“從保稅380燃料油期貨掛牌交易和去年大商所調整豆二期貨合約規則之后的交易情況來看,原先成交清淡或者基本上沒有成交的品種再次煥發了新機。”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這樣的情況反映出原先的期貨合約并不能夠反映現貨市場結構,或者合約設計不合理,滿足不了現貨市場的風險管理需求。
誰喚醒了“睡美人”
何種因素促使期貨“冷品種”逃出冷宮?
“從燃料油、豆二期貨合約起死回生來看,修改、優化合約或者調整交割品種是拯救‘冷品種’的有效方法。”程小勇表示。
以燃料油期貨為例,程小勇表示,原先的燃料油期貨合約標的物為發電用燃料油,修改后的燃料油期貨合約為保稅380燃料油(報稅船用燃料油)。船供油市場大體可以分為內貿完稅船供油市場和保稅船供油市場兩類。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穩定增長,作為遠洋運輸的重要消費品,保稅380船用燃料油已逐漸成為市場的主要消費品種,內貿船用燃料油不足以反映燃料油市場的價格變動。2009年起,受燃料油加征消費稅影響,現貨市場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發電用燃料油期貨市場規模隨之逐漸萎縮,原先燃料油的期貨品種服務實體企業的功能無法有效實現。因此,保稅380船用燃料油掛牌交易之后,吸引了產業客戶積極參與,投機也隨之增多。
浙商期貨研究中心能化高級研究員汪文林表示,與原油期貨類似,國內380燃料油期貨可以有國外成熟的市場作借鑒。目前,新加坡燃料油市場為全球380燃料油的定價中心,其擁有龐大的燃料油現貨市場、普氏公開市場和紙貨市場。由于國內對新加坡燃料油保持較高的進口依存度,加上地理位置因素,可以使內外盤保持非常高的聯動性,因此對于形成合理的期貨價格有一定的指引意義,也可以提升市場認知度,方便投資者理性參與交易。因此,對于期貨中的“冷品種”來說,實質在于市場的接受度不夠高,受政策約束小,而易于貿易環節流通、市場認知度高的品種更容易活躍,對于驅使期貨品種的活躍性有較高的影響。
對于豆二期貨來說,浙商期貨研究中心農產品高級研究員向博表示:“此前豆二期貨不活躍的主要原因是交割不通暢,使得許多國內壓榨企業不得不選擇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市場上進行套保,但這種方式受到匯率、海運費、升貼水等影響,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會遇到較多的麻煩。目前,流入我國的進口大豆數量節節攀升,快要達到一億噸了,進口大豆已成為壓榨的主要原料,而數量不到兩千萬噸的國產大豆基本上不作為壓榨使用。”
在這種情形下,提高豆二期貨活躍度勢在必行,通過檢疫部門和大商所的共同努力,自2017年5月31日,1805合約開始采用新合約規則,使得進口大豆的期貨交割變得簡潔、便利,交割制度、交割標準、交割區域,包括合約月份等都有所優化,使得其與現貨市場聯系得更加緊密。
“修改后的豆二期貨合約符合了現貨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產業客戶因此積極參與。”程小勇表示。
從交投方面來看,向博表示:“從今年初開始,豆二期貨活躍度就有所起色,而這次外部擾動事件更是加快了其活躍的步伐,成交量方面已超過豆一期貨。但就目前而言,投機盤還較多,相信有著大量的客戶群和現貨量作為基礎,疊加國家政策支持,在持倉量和交割量方面超過豆一期貨也只是時間問題。”
細心呵護 謹慎參與
對于剛剛逃出“冷宮”的品種,在投資方面有何建議?
程小勇表示,對于逐漸轉暖的期貨“冷品種”投資來說,一方面,需行業加大對產業鏈的分析和調研,以便通過供需基本面來捕捉投資機會;另一方面,需對修改合約后的規則進行充分了解,不要進行過度投機。否則,可能會導致好不容易煥發活力的“冷品種”再次遭遇嚴厲調控,這樣既不利于服務產業,也不利于企業進行風險對沖。
浙商期貨研究中心能化高級研究員朱展天也認為,投資者在參與這些品種交易時要謹慎。在“冷品種”逐步轉暖發展的過程中,期貨品種的交易量將伴隨著現貨市場的風險管理需求而增大,現貨市場的情況也將反應在期貨市場上。因此,投資者需結合期現貨市場的情況,做好風險管理。
這對于其他仍處于“冷宮”的品種來說,有何借鑒意義?
“燃料油、豆二期貨的再次活躍,主要在于期貨合約規則的改變,燃料油更換了交割品種,而豆二期貨則是調整了交割質量標準。對于那些仍舊不活躍的期貨品種,建議交易所以及相關部門積極進行調研論證。”朱展天表示,以線材為例,品種設計落后于經濟發展,且交割品為高線,但在實際生產和貿易流通中,普線較為普遍,加之螺紋鋼期貨沖擊,導致線材持倉量和交易量不斷下降。因此,對于不活躍期貨品種,交易所需做好品種維護工作的同時積極做出改變,聽取現貨企業意見,提高企業與投資者的參與度,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在程小勇看來,燃料油期貨、豆二期貨合約修改合約、規則等重新激發活力,對于其他“冷品種”來說,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根據現貨供需結構變化、產需變化,修改合約文本、標的、質量標準和交割區域等有利于“冷品種”品種重生。例如,膠合板和稻谷期貨成交不活躍,同樣存在合約設計不合理問題。不過,部分商品由于品級等無法統一或者現貨市場化不夠,導致無法設計成為標準化期貨合約是當前成交不活躍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