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產業期待避險鏈條進一步完善
編者按
PTA期貨作為聚酯產業鏈的首個期貨品種,自2006年12月18日在鄭商所上市以來,市場功能不斷發揮,產業企業利用期貨工具管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如今,聚酯產業鏈又迎來了新的風險管理工具——短纖期貨,并將于10月12日上市交易。即日起,本報推出“短纖期貨與PTA的聚酯之鏈”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在供需大變革、油價大幅波動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聚酯產業鏈正經歷著近幾年以來的“寒冬行情”,不少產業企業期待聚酯產業鏈能夠擁有完整的上下游期貨品種避險體系,以進一步滿足產業鏈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提升期貨服務聚酯產業的水平。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全球紡織品需求波動較大,作為紡織服裝出口大國,海外訂單的萎縮給我國紡織企業帶來了較大壓力,終端紡織品出口受阻,聚酯產業亦遭受重擊。
隆眾資訊分析師相紅姣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年后,織造企業及紡紗企業成品庫存不斷累積,并經歷了多次放假潮,下游企業平均開工率比去年低10—20個百分點。滌綸長絲作為占比最大的紡織原料也表現低迷,7月以來長絲利潤持續虧損,最高虧損額度超過500元/噸。
“今年聚酯產業經歷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福建經緯新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簡稱經緯新纖)貿易事業部總經理朱少偉直言,受疫情影響,2—3月份聚酯各產品價格大幅下跌2000元/噸以上,4月份開始滌綸長絲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在江蘇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看來,今年整個聚酯下游紡織行業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產品出口遇阻,聚酯及下游產品的庫存一直處在高位運行。“對產業企業而言,機會很小,風險很大。”該負責人說。
“由于聚酯價格不斷下滑并屢刷新低,加之缺乏相應的套保工具,許多采購商仍是單邊囤貨等待行情上漲。”相紅姣說,其中因行情誤判導致連續虧損的情況較多,特別是對于下游消費企業來說不堪重負。
記者了解到,聚酯企業上游是行業集中度較高的PTA企業,下游面對的是分散且對市場最為敏感的織造企業,處于從化工向工業制成品過渡的環節,無論成本端還是銷售端均面臨較大的風險。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聚酯企業的抗風險意識逐漸提升。“如今,PTA/MEG期貨點價交易和PTA期權、期貨套保應用已相當成熟,聚酯工廠應對價格波動風險已有較好的控制手段,但避險鏈條還不完備,特別是產品價格波動風險無法有效對沖,急需完善。”朱少偉說。
作為短纖生產企業,經緯新纖期待短纖期貨上市已久。“過去我們銷售時經常面臨著客戶脈沖式采購。每月只要1—2天就能把當月產品賣完,但客戶只愿意在低價位集中采購,高價位時的銷售量很有限。更為被動的是,當價格大漲之后出現下跌時,客戶基本選擇觀望,導致短纖工廠在原料高價區間大量累庫并出現損失。”朱少偉說,“對我們來說,非常需要產品方面的風險管理工具。”
PTA期貨已運行多年,市場參與度高,包括聚酯企業在內的PTA上下游企業對期貨的接受度較強。也正因為如此,聚酯企業對上市聚酯產品期貨提供風險管理和對沖途徑的呼聲越來越高。
據記者了解,在整個聚酯產業鏈中,上游產業集中度高,下游相對分散,議價能力隨著產業集中度降低而逐漸降低。
從上半年聚酯產業鏈各環節的利潤情況變化看,PTA行業利潤水平相對偏高。由于身后有期貨市場保駕護航,PTA工廠的庫存能借助期貨市場有效調節和釋放,從而維持較好的經營狀況。
“短纖期貨的上市將使聚酯產業鏈期貨品種體系更加完善,有利于聚酯企業更好地進行生產經營,規避市場風險。同時,也能吸引一些短纖消費企業直接參與進來,擴大期貨市場服務聚酯產業的廣度。”弘業期貨分析師張永鴿說,短纖期貨上市后,相關企業還可以進行原料PTA/MEG和聚酯產品的套利操作,強化期貨服務聚酯產業的能力。
在信達期貨分析師韓冰冰看來,推出短纖期貨不僅利于短纖生產企業的銷售和庫存管理,也利于短纖下游企業的原料采購和備貨,為上下游企業的穩健經營和風險管理保駕護航。
在前述企業相關負責人看來,短纖期貨的上市是對聚酯產業鏈避險工具的一個補充和完善。無論是對短纖企業還是下游用戶來說,之前只能用某一個相關聯的期貨品種進行判斷和參考,未來可以直接利用短纖期貨進行避險操作,而且完整的避險鏈條更便于企業以多種方式進行風險管理。“希望期貨的作用能夠充分體現在聚酯產業鏈各個環節,有效促進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幫助相關企業提升風險管理能力,這也是短纖期貨上市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