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證券:以“十要素”為指引 共同打造行業文化建設新格局
中證網訊(記者 張枕河)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式發布《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十要素》,為證券公司有效落地文化建設提供參照和指導。為進一步深化證券行業對文化建設十要素的認識,引導證券公司守正篤實推進行業文化建設,為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提供新支撐,中國證券業協會與中國證券報聯合推出“證券行業談文化建設十要素”專欄,邀請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委員會的委員和單位,圍繞《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十要素》,介紹分享文化建設工作的新實踐、新成果、新作為,為證券公司文化建設提供示范和借鑒。
瑞銀證券負責人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21年是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的“全面推進期”,按照中國證監會《建設證券基金行業文化、防范道德風險工作綱要》的總體部署,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十要素》(以下簡稱“十要素”)。作為證券公司,要以“十要素”為指引,共同打造行業文化建設新格局。
“十要素”為證券公司文化建設提供了“參考系”
瑞銀證券負責人指出,“十要素”首先用一個三層模型刻畫了文化建設的三個層次:觀念層是深層驅動,組織層是實現機制,行為層是表層成果,這三個層次之間存在著“從內及外、由表及里”的深刻內在聯系。對一個組織來說,普遍秉承的觀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組織中個體的交互方式,從而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同時,行為表現經過長時間的沉淀,又反過來影響觀念的形成和進化,以此循環。這個三層模型反映了文化形成的一般規律和內在邏輯,同時深刻地揭示了行業文化建設不能僅做“表面文章”,單純靠約束員工的行為來實現,而要從培養行為、強化組織、樹立觀念三個層面共同發力,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方能行之有效。
在三層模型的基礎上,“十要素”提煉出了文化建設工作中最關鍵的十個方面:在行為層面,要平衡各方利益、建立長效激勵、加強聲譽約束、落實責任擔當;在組織層面,要融合發展戰略、強化文化認同、激發組織活力;在觀念層面,要秉承守正創新、崇尚專業精神、堅持可持續發展。在對各個要素的闡釋中,“十要素”充分體現了文化建設不是一項孤立的工作。例如,在行為層面,“平衡各方利益”的內涵涉及公司治理、內控體系、合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投資者保護、履行社會責任等諸多議題。因此,文化建設不是某個部門、某個團隊的任務,而應在企業內部橫向和縱向同步推進,才能將文化融入到企業的“毛細血管”中。
提升“軟實力”
瑞銀證券負責人指出,瑞銀證券秉承瑞銀集團的企業文化理念,以“成功的三把鑰匙:支柱、原則和行為”作為自身的企業文化。其中,“行為”是瑞銀證券遵循的行為規范,包括“誠信”“協作”和“挑戰”。瑞銀證券注重將行為規范融入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在進行員工年終績效考核時,不僅考核員工年初設置的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也將“行為”作為重要考評指標。當員工存在違規違紀行為時,將影響其行為指標的評分,繼而影響其最終的績效考核評分,并影響到員工的晉升和薪酬。
瑞銀證券的文化建設實踐不只局限于行為層面的管理、激勵和約束,同時非常注重在組織層面和觀念層面下功夫。在組織層面,在激發組織活力方面,瑞銀證券非常注重多元化及包容性,深信在性別、年齡、種族、民族、教育背景等方面更為多元化的團隊才能更好地理解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并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同時,多元、包容的工作氛圍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員工不同的想法、觀念和經歷有助于幫助公司保持活力和創新,作出最佳決策。在強化文化認同方面,公司通過“瑞銀體驗日”等活動幫助新員工深入學習和理解瑞銀文化與價值觀,并將“三把鑰匙”作為中高層管理人員的領導力培訓課程的重要內容。
在觀念層面,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貫穿于瑞銀證券的公益項目、員工志愿服務、環境保護措施乃至可持續投資決策當中。長期支持教育及創業領域的公益項目,除了通過針對性的資金支持外,還著力推動員工參與志愿服務。除設立專門團隊負責社會公益事務外,瑞銀證券還給予每個員工每年2天的全薪志愿服務假,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社會公益,進而打造“協作、分享”文化,增強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瑞銀集團第一時間通過瑞銀慈善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捐款100萬美元,用于采購緊缺防護物資。隨后,瑞銀證券和全資子公司瑞銀期貨又共計追加捐款105萬元人民幣并組織員工積極募捐,為疫區青少年群體提供免費疫后心理健康課程,支持當地社區疫后可持續發展。
下一階段,瑞銀證券將以“十要素”為指引,進一步總結經驗、發揮特色,落實好行業文化建設的工作要求。同時,隨著中國金融開放的進一步推進,提升“軟實力”成為證券行業更加關心的議題,瑞銀證券也將繼續與監管機構、自律組織和業內同行加強交流,積極分享外資投行在文化建設方面的實踐經驗,共同努力開創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