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冀楠:追求高勝率 把握企業核心競爭力
冀楠,9年投研從業經歷,4年投資經驗,博時精選混合基金經理。
一入行就研究白酒行業,多年經驗積累,讓博時精選混合基金經理冀楠具備了對“好公司”的審美能力。
在投資中,冀楠是一名自下而上的選手,希望通過深度研究提高勝率,把握企業核心競爭力,挖掘公司成長壯大的投資機會。
“耐心與謹慎”也是冀楠投資的關鍵詞。通過對風險收益的刻畫,以及組合波動的多維度管理,讓組合始終致力于為基民提供優質的投資體驗。
展望后市,冀楠看好大消費、新能源車與醫藥領域的投資機會。
挖掘高勝率優質公司
2012年入行,冀楠最早在賣方從事消費行業研究,2014年加入公募基金,2017年開始管理基金產品,2021年加入博時基金。談到自身的投資框架與投資理念,冀楠表示,主要有三個特征:
第一,自下而上,挖掘能夠長大的公司。
“我是比較純粹的自下而上的選手。”冀楠坦言,不太會有過多基于宏觀、市場,或者風格輪動、大小盤切換等相關判斷。“純粹自下而上,挖掘能夠持續成長、發展壯大的公司。”
第二,追求高勝率,把握企業競爭優勢。
“我是一個比較傾向于做高勝率投資的基金經理。”冀楠表示。“我希望選到真正能長大、能長得更大的公司。”落在投資范疇上,主要指向優質公司,冀楠傾向于用合理的價格去買入這些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同時,對于股票的持有期會非常長。“我期待的收益來源是公司成長壯大的過程,通過持有來獲取穩定的累積收益。”
第三,重視風險管理,做好回撤控制。
“我比較注重風險管理與組合的波動控制。”冀楠表示,在風險管理方面,會設置很多的投資“禁區”。第一,不碰有太強產業政策依賴的行業;第二,不碰依賴強宏觀經濟假設的公司;第三,不碰有治理結構瑕疵、管理風格激進的公司。“設置禁區,對公司的質地與增長確定性要求更高,實際上是對組合很大的保護。”
冀楠介紹,控制組合波動的方法大概有幾種:第一,適度行業分散;第二,劃分公司的風險收益特征,進行相應分布;第三,最重要的是確保公司的質地本身優異。
“坦率而言,波動本身并非是風險,但波動帶來的影響是,無論對基金持有人還是基金經理自己,一定程度上會提升犯錯誤的概率,這是波動最大的延伸風險。”冀楠透露,對于研究公司以及管理組合,自身會有“錯題本”的記錄,時刻反思。
結合組合管理,談到對公司的判斷,冀楠表示,會針對企業進行相應風險收益特征的刻畫。一般會把公司分為幾類:
第一類是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需求增長非常穩定,甚至不增長。在這個領域當中,龍頭公司更多依靠競爭力的提高,在存量市場中獲取份額增長。風險收益特征體現為穩定增長,估值體系相對成熟,波動區間也相對較窄。這類公司在組合中一般會占五成左右倉位。
第二類是在產業生命周期上處于快速成長期,行業空間還處在擴容過程中。整個行業和公司都呈現出較高速增長,同時匹配較高的估值水平,呈現高波動伴隨高增長的特征。這類公司在組合中一般會占三成左右倉位。
第三類是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優質公司,因為周期或者階段性景氣原因,出現波動從而處于底部。
“總體而言,我是自下而上挖掘各個領域當中能夠長大的優質企業。我比較傾向于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并不過分強調純粹低估,而是用未來的成長空間來作為安全邊際。”冀楠表示。
關注企業壁壘和增長質量
“消費領域每一個細分行業、每一家公司我幾乎都看過,當然是我最熟悉的領域。”冀楠表示。
然而,對于自身投資的能力圈或者標簽,冀楠并不傾向于通過行業簡單劃分,更愿意定義自己為“看消費出身的基金經理。”
這類基金經理有一個特質,對公司質地、企業增長的質量要求更高,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注度要遠大于景氣度的邊際變化。
“我最早入行就是做白酒行業的研究,這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冀楠坦言。
“研究好公司,會帶給基金經理一種良好的審美體驗。”冀楠表示,能夠經歷好公司在順勢與逆勢,以及復蘇的時候所經歷的完整過程。在此過程中,觀察好公司會做出怎樣的決策,來應對行業競爭格局變化。長期積累能夠形成一種對于好公司的審美,明白怎樣的公司才是真正值得投資的。
同時,作為一個在熊市入行的基金經理,冀楠的投資風格也受到影響。“入行的前幾年,整體白馬股的表現欠佳,這帶來了我對于收益概念的積累,不敢太奢望依賴于估值的擴張,更加關注的是企業的業績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更加踏實。”
冀楠認為,基金經理的性格也會影響到投資。對于自己而言,一旦看明白一家公司,會有很好的耐心去持有,同時非常謹慎。這決定了自身在做投資決策之前會下很多功夫,研究周期會拉得非常長,對公司研究的下沉度要求非常高。
“不會輕易出手,除非研究深度支撐,才會做相應的投資決策。”冀楠表示,一旦形成投資決策之后,公司基本面只要不發生質的變化,一般是不會去對它進行修正,這確實需要足夠的耐心。
“在具體選股時,需求與供給是我非常關心的兩個要素。”冀楠表示,自身對于需求的要求沒有那么高,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供給端。
她介紹,所謂需求,本質上在股票選擇中是一個“必要而非充分”的條件。近年來,市場中非常強調賽道論,但對她而言,并不會單純通過把握需求來進行投資。
“我希望需求是有效可見的,可以被理解的,是具備內生邏輯的。”冀楠表示,無論是消費、醫藥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實際上都進入了需求穩定有效增長的階段。
在行業需求發展成熟穩定,需求分析完成之后,冀楠更多的精力是聚焦供給端,即行業與企業層面。重點會關注以下特征:
第一,競爭格局相對良好。“競爭格局其實是一個結果,取決于這個行業的競爭壁壘。”
第二,企業是否持續增強競爭優勢。“一家公司有沒有持續做正確的事,在構筑競爭壁壘時是否能夠持續拉開與對手之間的差距,是我關注的焦點。”
談到對于自身而言意義比較重大的案例,冀楠舉例指出:
第一個案例是高端酒投資。高端酒是近幾年資本市場的明星,但實際上行業內幾家公司的品質在研究上分歧不大,都是很優質的企業,過去幾年的業績表現也很好。高端酒投資的真正難點,并非在于研究上具備領先的預期差認知,而在于有沒有耐心去持有。
第二個案例是某角膜塑形鏡企業。在開始研究時,這家公司市值只有60多億元,是一個基于非常經典的成長股投資框架進行投資的案例:最初滲透率很低,在需求逐漸擴張的領域當中,一個企業在做正確的事,慢慢把需求增長固化成自身中高速的業績增長。
第三個案例是某安防龍頭公司。作為一家非常優質的公司,大約兩三年前,階段性因為景氣度以及周期性的原因,呈現出底部態勢。深入研究之后,發現公司內部在發生積極變化,但更多體現為一種慢變量,沒有那么快速顯性地體現為業績高增長。因此,選擇在底部介入,最終這家企業的復蘇與業績增長也在后續釋放。
看好三個投資方向
對于近期消費板塊調整原因,冀楠表示,今年消費板塊的核心矛盾不是基本面的壓力,而是優質的消費品龍頭公司經歷了2019年的估值修復和2020年的估值擴張后,預期和估值需要消化,所以最近兩個月消費板塊出現一定波動。
她指出,經歷了最近兩個月的調整,目前消費的核心標的估值已經得到較充分消化,從中期來看,消費板塊的投資價值非常突出。
談到后市看好的投資方向,冀楠坦言,市場上主流看法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在她看來,在任何時間點談后市看好的機會,本質上都是來源于基金經理最底層的認知。
冀楠表示,堅定看好三個方向。
第一,大消費領域。主要看好高端酒與免稅行業,其中穩定增長的個股值得把握。原因在于這類公司大體上都經歷過非常完整的產業結構調整。
2012年之前,行業發展由總需求擴張推動,但在2012年至2016年,大部分消費行業完成了行業結構優化的洗牌過程。2016年以來,消費行業開啟新一輪“消費升級”周期,從需求角度而言基礎更加健康。例如白酒行業消費需求結構,當前是以大眾消費與商務消費為主,需求的韌性非常強。企業經營管理能力提升也是重要原因。經歷行業調整期,企業對于增長質量的關注程度遠高于增長速度。
“從長周期來看,始終看好這些受益于消費升級和產業結構優化,從而有望實現高質量和可持續增長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冀楠表示。
第二,新能源汽車行業。2019年之前,新能源汽車需求和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補貼政策。2020年之后,隨著特斯拉model 3國產化,新能源汽車需求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周期。即不依賴于補貼政策,而是依靠消費者自發的需求,這樣的需求體現出更強的有效性,新能源車企業的生命力凸顯。
第三,醫藥行業。醫藥是一個“長青”的行業,其實跟消費行業存在相通的地方。從需求角度而言,它所定位的需求其實是每一個人。
一方面,醫療服務相關需求實際上也在受消費升級的推動。另一方面,醫療器械和醫藥研發外包服務相關行業,受益于全球產業向國內遷移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