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何天翔、呂寒:科技創新央企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何天翔,16年證券、基金行業從業經歷,9年公募基金管理經驗。曾任華泰聯合證券金融工程分析師,2010年3月加入融通基金,歷任金融工程研究員、專戶投資經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監。現任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
呂寒,6年證券、基金行業從業經歷。曾任金鷹基金指數及量化投資部研究員,2020年3月加入融通基金,擔任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量化研究員,現任融通創業板ETF等產品的基金經理。
近日,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面向市場公開發行,這是融通基金首只央企主題權益投資ETF。
該產品擬任基金經理何天翔、呂寒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科技創新的政策持續加碼,央企在基礎研究、重大戰略項目、卡脖子技術領域肩負重大使命,疊加“一利五率”目標管理體系的引導,央企科技投資進入新階段。
他們介紹,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指數的最大創新之處在于引入了專利成果、股權激勵指標,更加凸顯了創新屬性。從投資角度來看,在當前不確定性較高的市場環境下,央企以其穩健經營受到市場的認可,估值處于相對低位,具有吸引力。科技創新作為政策鼓勵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確定性。基于此,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更適合投資者中長期配置。
央企具有經營穩健特性
何天翔表示,央企是國民經濟和資本市場中的重要力量,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央企、國企貢獻接近50%的利潤和分紅。從行業分布來看,央企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主要分布在機械、國防軍工、電力及公用事業等關鍵領域。
他認為,央企具有經營穩健、高分紅、科技創新投入高和注重社會責任等特點。在經營穩健方面,央企多處于成熟產業,經營穩定、現金流和利潤相對穩定,股價表現也相對穩定,波動率較小;高分紅層面,央企具備較強的分紅能力,國資委等對央企分紅也有明確的要求和考核,央企的股息率普遍較高;科技創新投入上,近年來,央企在研發支出、增速以及專利數量和質量方面的表現也頗為亮眼;注重社會責任價值方面,國資委較早就提出對央企社會責任的要求,央企在ESG方面的披露率和評分水平都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何天翔認為,從估值層面來看,央企整體上被低估。截至2024年4月30日,反映A股所有央企上市公司表現的中證央企綜合指數市盈率和市凈率處于近十年來低位。雖然2023年以來,央企估值出現邊際修復,但仍處較低水平。
央企利潤貢獻巨大,經營狀況改善明顯。央企內在戰略價值尚未被市場投資者充分認知,未達到對應的估值水平,估值修復潛力巨大。伴隨著央企考核體系新增凈資產收益率、營業現金比率指標,如今央企考核體系已經轉變為“一利五率”,這將引導央企更加注重凈資產創利能力和收益水平,以及現金流的安全。
而且,市值管理被進一步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當中,這將促使央企未來更加注重在資本市場中的價值實現。可以看到,當前央企正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會。特別是那些具有創新性、成長性和定價能力的科技創新型央企,在央企估值提升中將發揮領頭羊或重要推動器的作用。
突出科技創新元素
據介紹,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所跟蹤的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指數,是融通基金投研團隊支持,中國誠通集團定制的央企主題指數。
“該指數的編制旨在服務國資央企,同時發掘央企板塊中優秀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填補市場空白。近年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力度越發明顯。這一領域具有較大潛在投資機遇。”何天翔分享指數編制背后的故事時說,在市場上已經有一些科技類指數的情況下,如何打造出差異化,這成為他們長時間思考的問題。
在研究中,他們發現,大部分科技類指數都是用研發投入指標作為主要篩選指標,然后輔以利潤增速等成長指標,進行成分股的選擇。而研發指標確實是界定哪些板塊屬于科技領域的有效指標。因此,這一指標也在他們的指數編制過程中被沿用了下來。
但是,他們認為,只有研發投入,而沒有成果產出的企業很難在科技創新路上長久走下去。因此加入了專利成果指標。“盡管大家覺得專利指標不夠完美,但已經是產出指標里最好的指標之一,尤其是比較好量化處理。”何天翔表示,把專利指標放到央企上市公司里分組做因子收益排序,后來發現非常有效:專利數量和質量越好的公司,股價表現也越強。
同時,團隊還納入了股權激勵指標,并認為股權激勵是公司治理的一種安排,也是一種業績綁定機制,有利于鼓勵管理層更加專注于長期價值的創造。根據統計,相較于未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樣本,實施了股權激勵的公司在未來一年、兩年或三年的專利數量上,能夠呈現出更高的增長。
至于如何挑選成分股,何天翔詳細介紹說,首先,在樣本選擇上,選取由國務院國資委實控或者擔任第一大股東的央企上市公司。接著按照國資委文件中關于科技創新的定義,篩選出符合定義行業的公司。這些行業主要包括半導體、電子、電力設備、非金屬材料、機械制造、航空航天、軟件開發、電信服務、通信設備等。
其次,用研發投入、專利成果、股權激勵三個指標進行依次篩選。將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不足3%的公司予以剔除,然后依據專利數量、質量,股權激勵等進行評分,將待選樣本按照綜合得分由高到低進行排名,選取排名前50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權重設置上,該指數設定了單只個股權重占比不超過10%的上限要求,以降低成分股集中度,減少指數的波動性。
科技創新央企有望價值重估
當前時點,是否適合投資科技創新?
“我認為是較好的投資時機,首先,當前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較高。央企憑借穩健經營正在得到市場重新評估。”呂寒稱,其次,從估值角度來看,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中證誠通科技創新指數市盈率估值為22.44倍,整個科技板塊估值也處于近三年低位,有一定的安全邊際。再加上我國關于央企科技創新的政策持續加碼,尤其是央企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跟隨國家鼓勵的方向進行投資,可以增強確定性。
他認為,指數成分股匯聚央企硬科技代表,優選央企上市公司中引領自主可控、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的核心標的,是央企估值重塑的排頭兵和重要抓手,新時期有望助力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
何天翔表示,雖然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指數也是科技類指數,但它有著不同于其它科技類指數的編制方式,以及相對低的個股和行業集中度,更適合中長期投資者。
據悉,除了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外,融通基金后續還將發行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紅利ETF、融通中證誠通央企ESG ETF兩只產品。聚焦央企指數基金,已然成為融通基金現階段ETF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
融通基金表示,公司最早于2003年開始布局指數投資,2020年涉足場內指數ETF業務,成立融通創業板ETF,至今已積累4年的ETF運作經驗。為保障PCF清單(申購贖回清單)制作的準確性,融通基金還在遵守監管“雙人雙系統”復核規定的同時,額外增加“三人三系統”的復核機制,并自主開發了多個保障ETF正常運作的IT系統。
何天翔強調,服務央企、投資央企是融通基金的歷史使命,通過多元產品讓投資者分享央企的時代紅利,也是踐行金融為民的初心。希望打造出特色化的央國企ETF品牌,成為更懂央企投資的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