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手記:警惕偽私募騙局
今年以來,冒充私募大佬的“殺豬盤”騙局日漸猖獗,不斷有知名私募中招。在近兩年的牛市行情中,賺錢效應擴散,詐騙團伙的注意力開始投向資本市場,這一趨勢值得行業和投資者重視。
上周,星石投資發現有騙子假冒其董事長江暉注冊微信號拉群薦股、開直播間授課薦股、以打新股等事由引誘投資者轉賬,甚至更進一步冒充監管機構將騙局玩出新花樣。無獨有偶,9月份,東方港灣、東方馬拉松等知名私募也遭遇過類似情況,并發布了警惕詐騙的聲明。
這類“殺豬盤”騙局往往通過微信群進行所謂的免費薦股,實際上是讓投資者去接盤,先漲幾天之后,股票就會跌得一塌糊涂。從詐騙手段來看,也在升級。先是冒充私募大佬,拉QQ群或者微信群薦股收取指導費,或者直接收取會員費,堂而皇之每周推薦股票,號稱短短幾天就能有30%-50%的收益,而群里也有不少人是托。騙子還可能以融資融券等各種噱頭,誘導用戶下載他們的操作平臺,并引導向賬戶打錢,實際上,這些錢并未真正流入股市,受害者看到的賬戶收益也只是一串數字。同時,騙子以“T+1”規則、擔保比例等為借口,告知受害者不能提現,并誘導受害者逐次投入大筆資金,最終收網。
除此之外,還有機構偽裝成合規私募,違法違規進行非法集資。投資人以為自己購買了正規的私募產品,但實際上投資者的錢都打到了管理人自身的銀行賬戶而非托管券商開立的募集資金專戶,這些資金大部分被轉出至偽私募股東的個人賬戶,被拆散成數千元一筆打往多個個人賬戶,或轉給關聯方、其他股東等,還有的用于購買汽車、房產等消費。
雖然私募基金的投資起點高,只有合格投資者才能投資,但國內夠得上私募投資門檻的投資者并不都具備足夠的金融投資知識,在騙子眼中往往是“人傻錢多”的對象。在國家嚴厲打擊電信詐騙之后,偽私募詐騙正逐漸成為騙子青睞的新領域。這就要求投資者必須“擦亮眼睛”,正確了解私募,增強風險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在購買私募基金產品前,可以通過基金業協會網站查詢了解私募機構。更要自覺抵制“保本保收益”“高收益無風險”“快速致富”等噱頭誘惑,保持頭腦冷靜,多一分懷疑,少一分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