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銳科激光副董事長閆大鵬:建議引入“科研法人”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 閆大鵬
“科技成果從科研向產業的轉化,是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關鍵環節,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產業化率低,成為當前制約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全國人大代表、銳科激光副董事長閆大鵬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他帶來了破解科技成果產業化瓶頸、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建議。
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潛力和活力
閆大鵬介紹,過去五年我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整體呈穩步上升態勢。2022年增長到了36.7%。其中,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48.1%。但是,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和科研單位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偏低,分別為3.9%和13.3%。
閆大鵬指出,財政資金投入在研發過程中形成的資產(包括發明專利等無形資產或裝備設置等有形資產),無法順暢賦權(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給技術發明人,影響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和創造性,造成創新資源的浪費。
如何破解科研人員職務成果“不敢轉”“無法轉”,提高高校和科研機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閆大鵬建議,結合公司法的修訂,引入“科研法人”制度。
“通過引入‘科研法人’制度,充分授予高校、科研機構戰略科學家或首席科學家及其科研團隊在參與成果應用轉化等市場主體活動方面的獨立自主權,從頂層制度設計上破解科技成果轉化中核心技術發明人的權責匹配等方面的瓶頸問題,使科研人員有責任感和獲得感,從而真正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潛力和活力。”閆大鵬說。
同時,閆大鵬建議,加強科技、人才、教育等資源統籌,建立健全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要素校企雙向流動的協調機制、激勵機制和評估機制。以知識的共享為核心和根本目的,通過構建校企人才、技術“雙向流動”的交流合作和常態化運行機制,促進知識的共享和創新,實現校企共贏。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我國高科技企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而高科技企業面臨的知識產權保護難題也越來越多,如果企業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可能會影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閆大鵬表示。
閆大鵬指出,目前,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還有部分問題亟待破解。一是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二是知識產權保護侵權立案難;三是知識產權保護侵權鑒定難。
“近年來,已經明顯感覺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法規制度體系和保護體系不斷健全,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但目前商業侵權現象還是普遍存在。”閆大鵬說。
因此,他建議,逐步實現知識產權案件處理的專門化、管轄集中化、程序集約化和人員專業化。
同時,他建議,加強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檢驗鑒定工作。“無論是知識產權的申請還是糾紛,不僅要對材料進行審查,還要加強實質性審查,特別是涉及知識產權糾紛時,往往具有高度技術化、專業化、復雜化的特點,一定要對其實際主體、用途、場所進行審查,以便作出更全面的判斷。”閆大鵬說。